当大家都还在讨论二次疫情对于行业复苏影响时,远在德国莱茵河畔的小城杜塞尔多夫法院的一纸专利侵权诉讼判决书无疑给光伏行业新一轮的扩产潮浇了一盆冷水。当地时间6月18日,德国杜塞尔多夫地方法院认定韩华Q-Cells的中国竞争对手非法使用其专利钝化技术。法官授予韩华Q-Cells一项禁令,要求晶科、REC Solar和隆基召回自去年1月底以来在德国发行的所有具有该专利技术的组件,韩华Q-Cells还可以选择销毁这些违规产品。韩华Q-Cells 方表示将继续起诉,已在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提起诉讼。
知识经济化的时代,大部分国家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发展和保护。尤其是发达国家,依仗其发达的科研技术水平,不断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并将专利与贸易挂钩,以此来维护本国企业。该专利涵盖韩华Q-Cells自2008年以来一直在研究的钝化技术,用于提高其PERC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由于专利起诉,国内PERC组件出口欧洲将全部受到限制,面临扣关、专利追溯起诉和巨额罚款等风险。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此次诉讼带来的影响,意味着中国光伏行业将失去每年20~30GW装机量的欧洲市场,也给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光伏行业沉重一击。

从隆基对于此次判决的回复看,隆基将积极上诉,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程序,申请撤销韩华所拥有的EP2220689号欧洲发明专利;但同时仍做了最坏打算通过储备新技术产品,替代现有技术方案。晶科也在相同时间做类似表述,积极上诉和加速新技术产业化。PERC电池技术,自2014-2015年开始推广便承载了光伏行业降本增效、走向平价的重要使命,现在已经成为当下的主流产品,完全替代常规全铝背场电池结构。但随着设备及技术的发展,光伏高效电池的更新换代周期明显在缩短,PERC电池也到了技术、效率提升的瓶颈,后续发展空间有限。一线厂商与新进入产商早几年就已经开始在评估下一代N型电池技术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而此次专利诉讼事件无疑加速了PERC技术转型升级,促进下一代N型电池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目前下一代N型太阳能电池主要聚焦在HIT和TOPCon这两种钝化接触电池结构。其中HIT与现有产线无法兼容,设备投资成本以及电池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全球已经量产或计划量产HIT 电池的企业有近 20 家,但大多尚处于中试阶段。目前全球规划产能已超 15GW,但实际产能仅为3-4GW 左右,无论从电池成本还是量产规模均无法替代PERC形成规模去覆盖欧洲市场。且HIT设备及材料均依赖进口,国产化技术也源自国外,无法预测后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专利诉讼。

TOPCon电池技术为代表的微晶硅钝化接触技术是高效光伏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全面优势:高兼容度、高效、高可靠性、高发电量、低成本、成熟度高等。在工艺方面,只需要增加硼扩、LPCVD及湿法刻蚀等工序,能很好地与目前量产工艺兼容,这是PERC快速升级规避专利壁垒夺回欧洲市场的不二选择。微晶硅及相关的功能材料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更优质的性能,是对光伏传统材料如氧化铝、氮氧化硅、氮化硅等常用材料体系的有效升级。TOPCon电池实验室条件下已实现25.8%的最高效率,且相应结构具有良好的量产解决方案,可预期实现量产条件下平均效率超过25%。根据理论计算,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的潜在效率(28.7%)最接近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理论极限效率(29.43%)。所以这场专利诉讼,或许会以无专利技术壁垒、升级兼容性强、效率潜力大的“后浪“电池技术TOPCon的崛起而终结。
无论是半导体芯片领域美国对华为的打压,还是此次光伏专利诉讼事件,对于中国智能制造的打压都不会是终点。实现智能制造中国企业最根本的出路在于设备和材料国产化,自主创新,打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境遇。拉普拉斯的低压扩散、氧化退火、LPCVD、PECVD等设备,提供成熟的新材料和新结构解决方案,如隧穿氧化层、n+微(多)晶硅、p+微(多)晶硅、氮化硅、多种金属氧化物等,为TOPCon量产提供可靠解决方案。
公司简介:
深圳市拉普拉斯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泛半导体领域国产高端制造装备与解决方案的引领者,目前已在无锡设立拉普拉斯(无锡)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并规划了90亩的制造中心,以解决客户端技术难点、产品交付等问题为己任,欢迎行业内朋友莅临拉普拉斯指导工作。

深圳市拉普拉斯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拉普拉斯(无锡)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地 址:中国深圳市坪山区坑梓吉康路1 号
无锡市锡山区张泾东段209号三楼
联系人:
曲董 销售总监 151 5167 8082
闫庆福 销售经理13355382423
张威 技术销售经理17751104004